0755-26858660

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国经济第四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详情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继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层面再次对成渝地区发展做出明确指示,也体现了成渝“双层经济圈”在中央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1、成渝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第四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带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不断向更优城市群聚集,东部沿海城市群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洲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它们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良好,并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而位于中西部的城市群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地均GDP等都呈递减态势。成渝城市群的“双核”成都、重庆经济体量并不小,重庆破2万亿元,成都1.5万亿元,但二者之间的300多公里地带却没有形成产业走廊,城市群经济总量第三的绵阳只有2300多亿元,尚不如粤东粤西的欠发达城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西部地区亟需要发展和东部沿海城市群的量级相匹配的城市群。

上图是夜间卫星地图,从图中清晰可以看到,成渝是西部最亮的两颗星,若成渝能够连片发,完全有可能形成和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同量级的经济规模。


2、过去成渝作为内陆腹地,着眼于吸引沿海产业转移,产业同质化,竞争大于合作。

在中原逐鹿的年代,成渝作为西南边陲,周边崇山峻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发展受到制约。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城市率先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身处西部内陆省份的成渝地区再次受到区位条件限制经济和产业发展滞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沿海很多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开始“产业转移”,将产业西移目的地基本放眼成渝地区。在存量市场竞争形势下,拥有相似区位条件的成都和重庆在交通枢纽、西部金融中心、总部经济、IT产业、汽车产业,甚至外国领事机构落户等方面一直都在全方位较劲。

例如两个城市都把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重庆规划是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成都瞄准中国IT第四极。这两座巴蜀名城的IT竞争从早年争夺英特尔入驻,到后来的惠普、富士康、华硕、宏碁……每当有IT名企准备西进,成渝两市便会开出各种优厚的福利政策以吸引IT大企业前来开设工厂、建立研发基地和运营中心。两个核心城市的背向发展、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周边城市没有与之形成配套上下游产业链,经济难以实现有机关联,更别提对周边中小城市以及次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成渝主导产业一企独大,尚未建立产业链及配套体系,面临新的外部形势抗风险能力弱

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00年初,成都对IT代工巨头们的成功招商引资迅速改变成都制造业及外贸格局,以成都高新综保区为代表的加贸园区2018年以3521亿元的进出口额位居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成都既不是苹果、Intel等巨头的原材料产地、又缺乏高端产业配套,跨国加工贸易企业巨头们带着自身供应链体系整体“飞”进成都,造成了供应链条的相对封闭,没有和成都本地化产业和服务形成“水乳交融”。在中美贸易摩擦等新型外部环境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低于中国30%制造业成本、更宽松的关税及金融环境,逐渐崛起为“新一代世界工厂”。成都如还在资源成本等低水平层面竞争,将面临“过去怎么腾飞的,未来将怎么失去”的危险境地。

而成渝汽车产业则是受到整体车市下行的影响,由于整体产量规模不大、零部件工业未形成强劲竞争优势、汽车工业仅是整车组装环节,产业升级缺乏研发技术和人才支撑等因素,随着中低档次整车市场销量下滑造成成渝地区汽车工业整体减速。重庆以自主品牌车企为主,2018年产量仅205万辆,同比2017年减少约30%;而成都汽车产业以合资品牌为主,在经历了十年突飞猛进之后也开始触摸到了“天花板”。

包括成都、重庆在内的成渝城市群,产业虽然在部分城市形成了一定集聚效应,但由于城市群行政体制的二元性,阻碍了产业之间的横向交流。而且由于周边次中心城市没有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链条,区域之间产业分工不合理,致使其集聚和扩散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单一的“一企多大”的产业,在面临多变复杂外部形势时就显得更加脆弱。


4、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使得西部地区从内陆到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面向两个市场的广阔腹地,成渝携手共同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西部要深化改革,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唯一城市群责无旁贷。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实施使西部地区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有利于成渝城市群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强化与广阔欧亚市场的经贸往来,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形成西部开发开放新平台。

2018年全国中欧班列共开行6300余列,而发自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3000列左右,占全年中欧班列总开行量近50%,覆盖范围已拓展至河内、汉堡、明斯克、维也纳等境外数10个站点。

随着人口红利期的逐渐结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从东部转移过来的“夕阳产业”对成渝意义不大。成渝应把目光从传统制造业投向更加广阔领域,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通过渝新欧、蓉欧班列,联通欧亚;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南亚、东南亚;连接东部,实现与东部地区产业协同;不再是承接过剩的传统产业转移,而应该是新兴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迁移和升级。“成渝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才能若干年内不落后、甚至领跑都市圈。

成渝城市群从内陆腹地,逐渐转型为开放前沿,是我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当然这对成渝两地的协同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共建新的外向型经济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这是下一步川渝一体化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成都提出“东进”战略,将把诸多非核心功能疏解到龙泉山脉以东,被称为成都城市发展格局的“千年之变”,重大项目的布局向东延伸,成都天府新机场落户龙泉山脉以东的简阳,与重庆一步之遥;成都地铁18号线向东延伸到与重庆接壤的资阳。重庆也呈现出明显的“西进”趋势,重庆高铁西站运营、重庆科学城等重大项目拟在渝西片区布局,有望形成西部智谷辐射川东地区。

而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组合起来像一把弓箭,成为中国未来崛起的关键。


● 2019年,深圳万千提供产业咨询的成都东部新区核心片区简州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即是着眼于成渝产业和经济一体化,推动成渝的产业融合、产业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借助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的交通强国建设契机,对国际物流和贸易、产业链格局的重构,近期将向范锐平书记作汇报。

● 2018年,万千咨询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提供空港物流产业规划,按照临空经济发展业态布局进行分析对标案例研究,提出以成都辐射中西部乃至泛亚泛欧贸易物流市场为服务对象,构建洲际航空通道+国内高铁快速通道的亚欧快运之心,助力成都以快速一体化供应链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支撑引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成都“服务经济”的新平台、新门户。

● 2018年,万千咨询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西部物流园)专家顾问,成都铁路局牵头、邀请深圳万千联合成都铁路局、中国铁科院、铁路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对多式联运相关课题开展研究。

● 2008年万千配合清华大学为遂宁西部现代物流港(当时叫“西部工业物流港”)提供产业规划,着眼于成渝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所带来两地产业要素、工业原料和商品贸易、供应链和物流服务功能的集约协同化需求,成为西部地区轰动一时的大作。

● 2001年,万千咨询前身为成都市提供城市物流规划,通过建立类似深圳保税产业体系奠定了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2003年成功引入Intel落户成都,之后成渝IT产业、经济和城市得到大发展。但是成渝之间始终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形成了今天成渝之间竞大于合的格局

0755-268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