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6858660

“十五五” 期间我国物流业发展特征与重点方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详情

       2025 年既是 “十四五” 规划的收尾之年,也是为 “十五五” 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的关键年份。“十五五”期间面临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深化重组,贸易格局将逐步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与供应链在经济发展以及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与特征演进


       初创阶段(1978-1990年)

       这一阶段处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物流业呈现出仓储与运输分离发展的显著特点。当时国家物资局统管全国物流资源,这种高度集中管理模式成为该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超过 30%,反映出这一时期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的现状。


       规模化发展阶段(1991-200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中 FedEx成为外资物流企业在华发展的重要代表,第三方物流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沿海地区出现了服务国际物流的保税仓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的重要节点。从数据来看,1999 年全国货运量达到 129 亿吨,与 1990 年相比增长了 78%,充分体现了物流业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系统化整合阶段(2001-2012年)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这一重大事件有力推动了物流标准化进程,六大物流通道初步形成。我国经济增长引擎从投资和进出口逐渐转向内需并重,电商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消费方式,并带来流通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快递快运、小票零担等网络化、平台化企业的快速崛起。政策方面,2009 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我国首个关于物流业的国家级文件,为物流业的系统化整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技术驱动转型发展阶段(2013-2020)

       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提出,从沿海开放到全面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已由持续高速进入新常态,物流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物流设施、物流模式、物流技术装备都不足以支撑物流产业的发展。智慧物流开始起步,菜鸟网络的成立便是重要标志,无人仓、电子面单、无人车、物流机器人等各项技术应用逐渐普及,推动了物流业的创新发展。在效率方面,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降至 14.7%,表明我国物流业开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2025年)
       这一阶段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已成型,120 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所有经济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十万列,国际物流通道更加畅通。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 20%,物流网络布局在持续优化中不断完善,整体效能稳步提升。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平台经济正深刻改变着物流行业的生态格局。

二、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物流业仍然面临着各种现实的挑战。比如数字化转型成本高企是其中之一,企业在数字化变革以及智慧物流设备升级等方面存在规划欠缺以及巨大的资金缺口,制约了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第二,部分物流枢纽、铁路场站、冷库设施陷入“建设轰轰烈烈、运营冷冷清清”的怪圈,因缺乏专业化市场研究、盲目对标,导致重资产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应对现实市场竞争,面临经营压力。第三,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融合依然任重道远;第四,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著,西部物流成本比东部高出 30-40%,这种差距不利于物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第五,绿色转型压力也不容忽视,公路货运碳排放依旧在交通运输领域占据较大比例,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三 、“十五五”时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向


      (一)物流枢纽网络化:从区域割裂迈向全国统一大市场

       物流枢纽网络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支撑,物流枢纽网络化绝非简单的设施堆砌,其核心在于借助战略协同、技术赋能整合零散节点、优化资源配置,把一个个分散的“区域孤岛”融入到有机联动的“全国网络”中。这一进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地方项目实践的推动,以此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步伐。


      (二)物流通道多元化:陆海贸易新通道提升我国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

       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与拓展将打破传统物流路径的局限,通过整合陆上铁路、公路运输与海上航运资源,构建起衔接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双循环的高效物流网络。依托陆海贸易新通道,我国与东盟、中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将更加便捷,有效缩短了国际供应链的响应周期,在区域冲突、极端天气等突发状况下,能够通过灵活切换运输路径保障物资畅通,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为参与国际竞争注入强劲动力。


      (三)物流业态更丰富:跨界融合成为重要发展特征

      十五五期间,物流业态将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性,跨界融合成为重要发展特征,进一步拓展物流产业的价值边界。随着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场景化升级,物流与电商、制造、农业、金融等领域的融合不断深化,催生出一系列新型物流模式。例如,电商物流将向 “即时零售 + 前置仓”深度渗透,依托社区商圈实现分钟级配送;制造业物流则会聚焦 “供应链一体化”,通过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JIT(准时制生产)等模式与生产环节无缝衔接。物流与金融的融合催生仓单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服务等。


      (四)物流服务数智化:技术赋能驱动效率跃升

       积极推进物流元宇宙的实践应用,像数字孪生仓库的搭建,能够让物流场景实现数字化模拟与优化。同时加快地方物流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进程,以此促进物流信息的共享以及高效运用。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预计 AI 调度系统的覆盖率会超过 50%,这将极大地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五)绿色低碳物流发展:技术创新与模式革新双轮驱动
      “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将成为物流行业转型的核心导向,发展方向聚焦于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标准完善的深度融合。在运输环节,新能源装备的应用将从城市配送向干线运输延伸,氢能源重卡、电动集装箱卡车的商业化运营比例预计将大幅提升。仓储领域将推广光伏屋顶、智能节能照明等绿色设施,同时通过循环取货、共享仓储等模式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将加速完善,物流企业碳足迹核算与披露机制全面建立,碳积分、碳交易等市场化工具推动全行业形成“低碳竞争”格局,最终实现社会物流碳排放强度较“十四五”末下降。

0755-268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