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珠海保税区获批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详情近日,海关总署批复珠海保税区获批退出。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保税区”,它的“退出” 象征着一个以传统加工贸易为核心的时代结束,但同时也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启。
一、国家政策背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优化
二、珠海具体情况:“一区两翼”战略与横琴机遇
珠海保税区的“退出”与珠海独特的区域规划直接相关。珠海保税区本身面积较小(约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受限,且与主城区功能存在一定重叠。
珠海早已布局了更大的开放平台 ——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该区旗下设立了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这是一个规划面积更大、现代化程度更高、更贴近深水港的综合保税区。它的设立本身就意味着珠海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原有保税区的加工贸易、物流等传统功能可以迁移至空间更大、港口条件更好的高栏港综保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高栏港综保区将成为珠海发展临港经济、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的核心载体。
此外,毗邻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享有国家最高级别的优惠政策,其功能定位(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远高于传统的保税区。珠海保税区(以及与之相连的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的地理位置使其天然成为与横琴协同发展的 “前沿阵地”。 这将极大提升其产业能级,从传统的加工贸易转向为澳门和跨境金融、科技、医疗等高端产业提供保税服务。
三、怎么看?利弊分析
从积极的一面看,首先是享受政策升级红利:从 “保税区” 到 “合作区” 或 “综合保税区”,意味着享受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更便利的贸易监管措施,有利于吸引更高端的企业入驻。其二是区域协同效应:打破了原来各个区域之间的政策壁垒和功能隔离,使珠海的西区(高栏港)、市区(原保税区)、横琴新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第三是产业转型升级:迫使原有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要么升级,要么转移,为发展高新技术、跨境电商、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新业态腾出空间和政策环境。第四是深化对澳合作:作为横琴合作区的直接延伸,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澳门产业多元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
但是,对保税区内企业而言,对于不愿转型升级或不符合新定位的企业,可能需要搬迁至其他区域,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和摩擦。此外区域功能调整和政策转换期间,可能会存在一个 “政策真空期” 或 “适应期”,对原有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政府做好过渡安排。